《時事》QR Code不是支付的終點 悠遊卡董事長談開發NFC原因

悠遊付日前正式上線,以軟體驅動NFC感應的嗶乘車應用成為最大亮點與爭議。一方面是國內少數以軟體驅動NFC,並以交通產業為主要市場的電子支付業者,另一方面,這個新興的應用在甫入市場,就在使用者體驗上遭到挫敗。

DIGITIMES專訪悠遊卡董事長兼總經理陳亭如,一探悠遊卡選擇走上NFC道路,背後究竟有哪些考量。

陳亭如表示,會投入時間與研發資源在NFC技術的開發,主要有兩個原因,第一悠遊卡希望延續過往「嗶」進站乘車的使用者習慣,第二為陳亭如認為,QR Code未必是行動支付的最佳解。

陳亭如指出,頻次高、金額低的使用特性,讓交通支付對扣款時間的標準比小額支付嚴格。而觀察現況,感應式識別仍是當今交通支付場景的主流,平均0.3~0.4秒就能完成扣款的節奏,才能消化在尖峰上下班時間湧入場站的乘客流。陳亭如自信地說,「嗶」進站是當今多數乘客的習慣,因此悠遊卡會延續這個習慣。

其次,陳亭如認為,隨著辨識技術日新月異,QR Code未必是行動支付最好的解方,未來是否能被長期使用還有待觀察。交通支付如同所有支付,須對來者進行程度不一的身分識別,以找到對應的錢包扣款。

而現階段身分識別的應用主要包含生物識別與感應式識別,生物辨識的進展與科幻電影相比雖仍在起步階段,卻可預期必然越來越精準;而感應式識別的應用,從越來越多手機都配備有NFC為基本功能,亦可預期NFC服務將更加穩定且普及。

陳亭如表示,支付科技在近幾年快速躍升,搭載軟硬體設備更加穩健成熟,NFC也未必是未來支付場景的最佳解方;但正是在快速變動的支付產業中,悠遊卡選擇多磨一把刀,研發以軟體驅動硬體的感應技術,讓用戶能在使用手機時,享受到與卡片一樣的輕便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