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時事》愛沙尼亞實施全國免費公共運輸 法國巴黎考慮跟進

愛沙尼亞近日宣布,將仿效首都完善的免費市區公共運輸系統,於全國擴大實施,以改善鄉村人口問題,並達到財政再分配與控制市區車輛數的目的。法國巴黎亦正審慎評估跟進的可行性。

全國巴士免費

作為前蘇聯成員國之一,位於波羅的海 ( Baltic Sea ) 沿岸的愛沙尼亞 ( Estonia ),是少數成功由共產制度轉型的例子。除在經濟上表現不俗,並於 2003 年加入歐盟外,政府數位化與引進各種新科技的積極態度,被譽為「歐盟的創新首都」。

愛國政府近日更宣布:自七月起,往返全國鄉村地區的國營巴士將開放每位公民全天候免費搭乘。與以往他處類似政策不同,愛國並未侷限於交通離峰時段或週末,或針對學生與退休人士,限制之寬鬆,實屬全球首例。

鄉村人口問題

不可否認,愛國此舉有其特殊目的與背景:為延緩鄉村人口淨移出與老化速度。尤其 2017 年的行政區重整計劃,將原有 220 個市政府精簡、整併至僅 79 個市政府,拉長了部分鄉村地區與所屬縣治的距離,無疑雪上加霜。

而在此之前,由於鄉村地區對外極度仰賴巴士交通,財務上早已由政府補助八成。使得此次全面免費的政策,僅需再追加 1,290 萬歐元 ( 約 4 億 5000 萬新台幣,或 1 億 2000 萬港元 ) 的預算,仍在可負荷之數。

然而,另一項不可忽視的因素,則是該國首都—塔林 ( Tallinn ) 行之有年的成功經驗。

財政再分配

愛國約七成人口集中於塔林及其近郊。2013 年的一場市民公投,雖無法律約束力,卻促成包含巴士、地鐵與電車在內的市區免費公共運輸服務 ( 但排除遊客與未設籍該市者 )。

依據塔林市歐盟辦公室主任亞然.亞拉屈拉 ( Allan Alaküla ) 的說法,免費公共運輸為塔林,甚至將為愛國所帶來的益處,不是帳面上可以輕易量化的。

一般而言,中、下階層是其中最大受益者,因此成為政府除差別稅收外另一種財政再分配的手段,以達到拉近國民收入差距的目的。而對於小有資產的個人或家庭而言,也不失為促進消費與觀光的誘因之一。

都市計畫

此外,配合提高市區停車費率、擴大停車轉程區 ( park & ride ) 等手段,塔林市府得以成功控制進入市區的車輛數。緩解市區交通負荷、噪音與廢氣汙染的同時,卻又避免造成民眾額外的財務負擔,提升民眾配合度。而此,正也是法國巴黎考慮跟進的主要原因。

亞拉屈拉更大膽預測,此次全國擴大實行後,塔林現有的免費市區公共運輸將有朝一日向未設籍者,甚至遊客開放。